把质量大写在转型发展路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2015年国家教育部门、国家发展改革机构、财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方本科院校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积极推进转型发展,积累了系列化成功经验,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

    经过三年多的试点改革和深入实践,转型发展对于今天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而言,已不只是“转不转”“转什么”“怎么转”的问题,而是转型质量和能力、转型受益面和效益等深层次问题。因为他们深知:转型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发展质量,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他们深知:高起点目标设计、高层次道路选择、高质量内涵改革、高规格校企合作,才是转型质量保障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

    坚持“两服务”

    明确转型目标

    2014年开始,商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定位要求,通过深入广泛讨论、名校学习考察、市场需求调研、专家咨询论证等方式,高起点设计并始终坚持“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办学思路和转型发展方向,高标准制定《商学院推进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和各《专业转型工作方案》,明确转型任务目标,指导和统一全院师生思想认识,引导和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牢固和坚持“行业企业需求导向、专业综合改革支撑、校企深度融合保障、全面质量管理服务”的转型发展工作思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服务人才培养”是高校根本任务。三年来,商学院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倡导和践行以行业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成才需求保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构社会理解支持、师生全面认同并自觉实践的新型人才培养观念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观念的“四个转变”。一是教育价值观念转变,即加快由传统专业教育向全面教育观念转变,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知识与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教育质量观念转变,即加快知识性教育向适应性教育观念转变,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职业适配、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实现专业学习与就业能力、学校教育与终身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和谐统一;三是教育管理观念转变,即加快外部压力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观念转变,突出学生需求保障,实现教学监督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教师外部引导服务与学生内部响应激励、扁平化系统管理与学习团队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四是教学观念转变,即加快知识型教学观念向人本型教学观念转变,加强学生学习成才需求保障,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知识运用与素质养成、知识增长与成才发展的完美统一。

    坚持“两结合”

    创新转型道路

    转型道路直接决定转型质量和效益。三年来,商学院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要求,坚持“内部与外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思路,积极探索和创新转型发展道路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保障了转型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质量。

    “内部与外部结合”,既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人才成长的内在需要。既包括人才培养校内与校外有效融合,也包括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既包括人才成长内在素质和诉求,也包括外部保障和需求。商学院坚持“内部与外部结合”,探索创新转型道路,就是坚持以外部职业需求为导向,统筹利用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深化课内课外教学改革,强化人才培养外部条件和服务保障,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保障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三年试点改革,商学院基本形成了“43331”转型发展道路和人才培养模式。“4”就是按照教育部门“四个对接”要求,加大学科专业内部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块改造。商学院主动对接现代服务业和地方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改造现有本科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块,按照“专业学的”要适应“企业要的”的思路,通过校企共同制定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校企互动专业建设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高度适应企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第一个“3”,就是重点建设“工商管理类”、“旅游和酒店管理类”“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类”三大专业群,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吻合度、支持度、贡献度和满意度。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与投资理财方向融合,开办CPA班和助理会计师培训班,提高了学生社会需求适应性和职业岗位适配性。市场营销专业按照现代技术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流程再造要求,结合不同行业产业要求完善专业模块,引进企业课程和人力资源,开设“互联网+营销”专业模块,增强了学生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按照“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六大模块,加大职场模拟实训项目开发,举办的“职要有你”“模拟招聘”等专业特色项目,产生了良好影响。

    第二个“3”,就是通过加大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制定实施学生“四年一贯”学业导师制、开展综合素质提升竞赛、加强学科竞赛指导、加大实验室开放、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探索和建构了课内教学、课外指导、校外实践三大教学体系。

    第三个“3”,就是通过组织实施“六个一工程”、加大学术合作交流支持、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职称层次、加强教师绩效考核、加大科研奖励、整合优化学科资源等措施,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三大能力。

    “1”,就是通过系统推进实施上述措施,牢固和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支撑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个根本目标。

    坚持“两加强”

    抓住转型关键

    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关键是教师,重点是专业和课程建设。三年来,商学院坚持“加强教师和学生需求保障,加强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提升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增强学生成才需求和服务地方需要保障能力。

    “加强教师和学生需求保障”,既关注教师成长,又关心学生成才,以教师成长支持保障学生成才。商学院根据青年教师多、学历职称层次不高的实际,制定实施四大类政策措施,加强教师发展需求保障。一是要求教师制定实施《个人三年成长计划》,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二是制定出台《“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教师绩效考核与工作量计算办法》《学科科研奖励办法》《教师学术合作交流管理办法》《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奖励办法》等政策,支持激励教师成长发展。三是通过明确学科专业归属、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措施,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四是通过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支持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支持教师访学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同时,商学院还制定立项资助、专项补助、重点扶助等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学生成才需求。

    “加强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就是始终把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作为推进转型发展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抓紧抓实抓好。首先,以专业综合改革为龙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省部级项目申报为抓手、以经费投入和管理服务为保障,敦促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其次,充分利用现有学科资源,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争取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支持,改善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再其次,是按照“走出去,请进来”思路,通过开展“人文大讲坛”“教授博士论坛”“学术沙龙”“教研室主任论坛”等教学科研活动,活跃教学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参与度和主动性。通过三年努力,商学院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教师主持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39项,获得省市教学科研奖励6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8部,累计获得横向合作项目到账经费120多万元,获批省级教学科研平台4个。

    坚持“两融合”

    强化转型支撑

    提高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大力支持。近三年,商学院按照“思想融合,资源融合”目标,审慎选择合作伙伴,深入开展校政企合作,深度推进产教研融合,高规格构筑转型发展平台体系,加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资源融合”,就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双方人才、智力、岗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三赢”目标,将原来单一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毕业实习、教师培训、学生就业、合作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三年来,商学院已建成稳定的、资源深度融合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2个。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商学院共引进和植入校企合作课程17门,企业专家进校讲课2000多课时,基地接纳实习学生1200多人次,基地专家进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70多场次,基地接受教师挂职锻炼11人次,校企双方开展合作交流和企业发展咨询40多场次,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60多人,聘请校外专业建设理事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邀请企业专家和高管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专业建设咨询、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论证等活动57人次,商学院教师参与企业诊断咨询、发展规划论证、内部控制设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运营、人力资源开发指导等近400人次。三年实践证明,商学院坚持“思想融合、资源融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了产教融合,实现了资源充分共享,实现了校企双赢、学生受益目标,保障了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院长 朱强)